内容:
吴承恩在《西游记》中描述的猪八戒形象,是一头“黑脸短毛,长喙大耳”的黑猪,这无疑刻画了原著中猪八戒的真实面貌。而在1962年的戏曲电影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中,猪八戒的脸谱也是黑色,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猪毛颜色的普遍认知。
然而,现在的猪肉味道似乎不如往昔,这除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的新鲜感降低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猪的品种发生了改变。早在五六千年前,中国就开始驯化猪作为家畜,而在漫长的岁月里,本土的黑猪一直占据主导地位。但到了近代,随着外国品种的引入,黑猪在与“洋白猪”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。
在五十年代,中国从苏联引进了“大白猪”,而在六七十年代,又大规模引进了英国的“约克夏猪”,丹麦的“长白猪”,以及美国的“杜洛克猪”等。这些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:都是白色的。经过多代杂交和优化,这些外来品种猪在中国逐渐占据了市场。
到了八十年代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猪肉的需求急剧增加。而这时,“洋白猪”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。本土的黑猪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长到200斤,而洋白猪只需短短5个月就能达到这一目标,且产量高、瘦肉多、饲养成本低,这使得养殖户更愿意养殖洋白猪。短短几年间,由黑猪主导的国产猪肉市场就被洋白猪所取代,从此,中国人脑海中的猪的形象,也从黑色变成了白色。
除了养殖成本外,本土黑猪消亡的另一个原因是其脂肪含量较高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,对瘦肉的需求增加,而洋白猪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。
那么,黑猪肉和洋白猪的味道到底有何不同呢?从客观上讲,养殖一年以上的黑土猪,其肉香味更足。市面上也有一些卖黑猪肉的,虽然价格较高,但其口感确实更好。
中国有着众多优质的本土黑猪品种,如浙江的“两头乌”,是制作东坡肉的上佳之选。还有东北的纯黑色古老猪品种,山东的“里岔黑猪”,以及海南的“临高乳猪”,这些黑猪肉都有着极佳的口感。
虽然本土黑猪曾一度“黯淡无光”,但只要有人爱吃、会吃、懂吃,国产黑猪就不会灭绝。如今,随着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和对健康生活的向往,人们可能会重新发现黑土猪的鲜美。
我是市井觅食记,专注于分享美食,希望大家能一起享受美食,享受生活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麦沺科技,本文标题:《中国驯养了五千年的黑猪,短短几十年全“变”成白猪,可叹 》